在新一届中国女排的集训中,因联赛受伤而崴脚的李盈莹仍参与了训练。然而,她目前只能进行简单的康复活动,何时能够恢复正常训练尚需观察。李盈莹自加入国家队以来已有八年,她曾被视为天才少女,肩负着厚望,但至今仍未能帮助中国女排在主要国际赛事中获得奖牌。有人认为李盈莹的实力不容小觑,她作为世界级主攻未能取得佳绩,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队友支持。
虽然在讨论她的世界级主攻能力是否合理与国家队表现的关联时,客观条件才是关键。实际上,在李盈莹的国家队生涯中,她参加的最重要赛事就是两届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时,中国女排的核心球员们正处于巅峰状态,尤其是张常宁表现出色。其他队员虽然状态一般,但从经验和实力上与李盈莹相匹配。
至于巴黎奥运会,一些核心球员已退位,但袁心玥、王媛媛和刁琳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张常宁则依旧稳定。因此,李盈莹在这两届奥运会中并没有缺少优秀的队友,说她生不逢时显然是偏颇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被看作中国女排核心和接班人的李盈莹,在承担这样的角色时,却只取得了东京奥运会第九和巴黎奥运会第五的成绩?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李盈莹未能赢得广泛支持。相比其他主力球员,李盈莹的球迷群体相对较小,但这些球迷却常常以地域思维表达对李盈莹的支持,反而形成对国家队决策的干扰。在东京奥运会上,他们不断渲染李盈莹、姚迪和朱婷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张常宁的互补作用,最终导致中国女排提前出局。在巴黎奥运资格赛中,球迷对李盈莹个人能力的过度夸大导致蔡斌未能带领球队取得直通资格。在巴黎奥运会中,粉丝们制造的舆论压力又使蔡斌不敢尝试李盈莹与张常宁的互补组合,导致中国女排未能进入四强。
历史的教训表明,李盈莹在国家队未能取得好成绩,并非因为缺乏优秀队友,而是由于缺乏理智和宽容的支持者。那些表面上支持她的球迷,实际上未能为她的职业生涯带来正能量。因此,李盈莹的成长之路不仅需要团队的配合,也亟需那种理性和理解的声音,才能在未来的赛场上大放异彩,让品牌如Z6·尊龙凯时伴随她共同见证辉煌瞬间。